【脱贫攻坚】潮州饶平燎星村:
为村民找出路 解后顾之忧
“这一次跟以往不同,我们从驻村干部手中接过的钱是自己挣的,心里踏实!”潮州市饶平县新圩镇燎星村贫困户王愈珠说。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村民销售南瓜等农产品,让农民真正尝到自己劳动果实的滋味。
燎星村驻村干部牵线搭桥,替农户开拓销路。(摄影:庄园)
助力农产品销售 使村民没有后顾之忧
一大早,饶平县新圩镇燎星村的村民们忙着把南瓜、杨梅从藤蔓上、树上摘下,把新鲜的蜂蜜装在瓶子里,准备在“惠民暖民”乡村行志愿活动上,供志愿者们认购。
今年40岁的王愈珠是燎星村的贫困户。这天她一早送孩子上学后,就装了两筐自己种植的“贝贝”南瓜,在燎星村的党群服务中心楼前“摆起了地摊”等待。“南瓜是新品种,味道好,营养丰富,一斤卖2块钱。”
王愈珠丈夫长期在外打工,母亲身患疾病,三个女儿均在上学,家中缺少劳力,经济来源薄弱。来自潮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驻燎星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林锦波说,工作队入户走访时,了解到王愈珠去年种植的柑桔生了“黄龙病”,新一年无法收成,那几亩田地将被荒芜,结合这种实际情况,便鼓励她靠自己的双手种植南瓜等农产品,增加家庭收入。林锦波说,当时王愈珠说不敢种,因为她既缺资金,又怕没技术,更怕没销路。于是,帮扶单位支持一定资金,并定向收购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到单位食堂。工作队还帮忙联系了技术员,帮忙推销。没有了后顾之忧,王愈珠便决定试一试。
“今年我种了3亩多南瓜,第一轮收成有3000多斤,工作队和村干部热情、尽力地帮我推销。目前南瓜已卖了6000多元,杨梅的收成也很可观。我想用一部分钱在家里建个储物间,存放生产工具,改善生活环境。”如今,王愈珠看着自家地里长势良好的南瓜,对未来满怀希望。她说,工作队还给她争取了一个公益性岗位,让她利用农忙之余做村的保洁工作,既能补贴一点家用,也能帮村里出一份力。
在燎星村,还有一些贫困户、农户面临着农产品滞销的困境。为解决这个难题,驻村扶贫工作队当起了推销员,在微信工作群喊话、在微信朋友圈发消息,调动帮扶单位的力量,组织号召志愿者队伍、爱心企业和社会热心人士,利用多种渠道,线上线下帮忙推销“带货”。
团潮州市委、潮州市社保局、农行潮州分行来了,与扶贫户互动,认购杨梅、蜂蜜等特农产品;潮州市气象局来了,购买南瓜 600斤,其他蔬菜一批;饶平县税务局来了,购买南瓜500斤;饶平县黄冈镇志愿者协会来了,现场购买杨梅、南瓜、鸡蛋等农产品1000多斤;潮州市人大机关部分干部也认购了一定数量的杨梅和南瓜……在各帮扶单位大力支持和社会热心人士的爱心帮助下,贫困户和农户自产的农特产品销售出去了,收入也增加了。
健全基础设施 路通财通人心畅
一条蜿蜒的公路,如同缠绕在绿色山林中的银白色缎带。沿着平坦路面开车行驶,欣赏自然风光,好不惬意。精准扶贫时期,燎星村把这条村里盼了几代人的盘山公路——渔浮路修通了。
“这条路以前可不是这样的。”这是潮州日报社摄影记者庄园第二次来到燎星村。当她看到渔浮路全新的面貌时,不由得发出一声惊叹。“第一次到燎星村采访时,是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刚刚开始的时候。这条道路崎岖难行,坑坑洼洼,我们进村采访时只能驾驶摩托车,一路尖叫,既难行又危险。”
此前,这条狭窄的马路通往外面,路宽不足3米,路况崎岖难行。两车相遇都没法避车,窄窄的只能走一辆摩托车。这条路,村里几辈人都想要把它拓宽打通,但因山路跨越新圩浮山两镇,山势险要,开通难度高,因此一直未能实现。
扶贫就是要帮助群众解决急需的问题和困难。既然“路”是村民们最关心的事情,工作队立即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将情况上报。牵头帮扶单位——潮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统筹了市税务局、联通公司潮州分公司、市气象局、市农行、市自来水总公司等帮扶燎星村的六大市直单位力量,把这条命名为渔浮路的水泥路建了起来。
“这段3.7公里道路的改造,使村民到新圩镇区的路程比原来缩短近6公里,还和其他村路一起形成了一个环镇公路。同时,离潮州市区也减少了12多公里,现在,从村里到市区只需50分钟左右,燎星村进入了潮州市区1小时经济圈内。”林锦波介绍,燎星村是水果之乡,一年四季下来,全年都有应季水果收成,东魁杨梅更是远近闻名。渔浮路开通后,村里的水果都可以从这条路运输出去。看着实实在在的扶贫成效,村民们发自心里的高兴。
路通财通。不久前,燎星村捧回了2019年广东省首批“国家森林乡村”金字招牌。林锦波表示,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的影响,村里的农特产品销售和复工复产都受到巨大影响,工作队将通过发挥和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组织推进消费扶贫,全力帮助村民稳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另外,要用好“国家森林乡村”这个响亮名片,充分挖掘农民作家王杏元文化品牌和红色革命元素,进一步整合村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吸引更多外来游客,推动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