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潮州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韩江秀水长清”的殷殷嘱托,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百千万工程”工作要求,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列入2024年全市十大攻坚克难重大任务和2025年全市十大民生实事,制定印发《潮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民生实事攻坚克难工作方案》,为“百千万工程”增添绿色动能。2024年,全市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409个,累计完成治理工作自然村1885个,治理率达到77.73%。
坚持规划先行,把“实用性”与“可持续性”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策”。
优化治理模式。针对农村地区差异显著、需求多元的特点,指导各县区结合地方实际开展组织培训,对照《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技术细则(试行)》等文件,组织专业设计团队深入治理任务村进行实地查勘,不断优化调整治理模式,并确立了资源化利用模式优先的思路。2025年度540个治理自然村中初步优化调整170个自然村,有效减少资金需求约9.3亿元。因地制宜施策。及时总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经验,积极探索出“分区人工湿地+一体化设施”、“分片区建一体化设施+资源化利用”、“多级稳定池+资源化利用+人工湿地”等多种治理模式,分片区开展治理,减少管网建设,改明沟为暗渠、改臭水塘为生态景观塘。通过因地制宜地选择治理模式,进一步实现省钱、高效、管用的治理目标,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树立新标杆。磷溪镇塔后村“一体化格栅+水解酸化集水+人工湿地耦合”处理终端设施。
积极整合供水、污水处理、排水等相关资源资产并进行集中经营管理,建立城乡供排水一体化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闭合链条。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产权清晰的涉水资产及股权依法依规无偿划转至地方水务平台公司,在建治理项目竣工后划转由水务平台公司负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后续管理和运营管护。共新组建市县两级3个“供排水”一体化水务公司,逐步构建“政府行政管理、行业事务监管、企业市场运营”的全新水务管理架构,切实破解供排水管理“九龙治水”、权责模糊的历史难题,实现统一管理、长效治理的目标,有效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拓展融资创新实践。聚焦资金短缺难题,整合各级财政资金,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申报专项债和政策性贷款融资,多渠道缓解资金压力。以省级专项补助资金1.12亿元作为资本金,积极争取省农发行绿色金融支持,共获得政策性银行融资授信4.03亿元。饶平县“2024年饶平县生活污水治理提升项目(一期)”成功获得省农业发展银行授信1.33亿元,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政策性银行融资“零”的突破,成功入选全省10个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民生领域改革”典型案例。
深化涉水事务改革,完善长效管护机制,积极探索推行运维一体化的创新管理模式。
坚持建管并举。依托水务公司进行建设和后期运营的闭环管理,落实分类分层运维管护,有效解决农污设施失管的难题。加强宣传发动,领导干部带头参与治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确保治理设施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强化资金保障。探索合理收费、管护激励机制,推动治理长效。潮安区印发《潮安区镇级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的实施方案》,委托镇级供水厂在收取水费时一并代征污水处理费。饶平县全面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和非居民用水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合理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减排。同时,按照“谁污染、谁付费”原则,积极探索推行居民阶梯式污水处理费制度和城乡居民差异化污水处理费机制,既约束了污染行为,又增强了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护的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