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南方古城的冬雨是湿冷湿冷的,一滴、二滴、“滴滴嗒嗒”的雨珠夹着寒风,雨点打在潮州古城老屋的青瓦上,像撒黄豆似的,不但热闹,且富有节奏感,使人轻松愉悦。老屋檐上的黛色的瓦挂着几滴晶莹的雨珠,滴个不停,雨打到地上“哒哒哒……”的响声,更添了冬日的静寂。冷雨浸湿了一块块青石板和纵横交错的古巷,浸润了长长马路,湿漉漉了古朴的牌坊街。
老街上一扇掉了漆的朱门缝隙里,一条棕黄色的老狗伸着长长的舌头在张望着,突然“呼”的一窜,消失在长街的雨幕里。两个撑着红伞的窈窕少女在街上悠哉悠哉地迈着碎步,张显着凹凸曲线的倩影吸引了不少行人的眼睛。自古潮州美女是出了名的,小瓜子脸既白皙,肤色丰润细腻,又五官端正精巧,身材既丰满又多修长。既知书达理,又是贤惠淑女,侍奉公婆、勤劳持家,对丈夫多轻声细语,体贴入微。多少带着古城的传统遗风,难怪很多人找对象喜欢找潮州女郎。
纵横阡陌的上百条古巷、老街、一片片古屋的青瓦,蜿蜒苍老,像老鹰的羽毛,展翅欲飞。座座古寺庙烟雨迷蒙,铁索紧锁雄踞韩江之上的古湘子桥,气势恢弘的韩文公祠、屹立在韩江畔的龙湫宝塔、北堤上的祭鳄鱼台,一切都浸润在烟雨的迷蒙之中。古城区没有了繁华喧闹,倒亦显得安逸淡然。多少风雨带着潮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步履匆匆地走过了一千六百多年的历程。
一到临近春节,整个古城打破了往日的平静,像一锅开水煮到了九十多度,发出“嗡嗡……”的响声,开始沸腾了。众多企业商家都在做着过节的准备,人们不论贫富、男女老少脸上都添了不少喜气和笑颜。拿到了年终“利是”,买新衫、添年货、选春花、购香烛、买爆竹、剪发洗脸,忙得不亦乐乎。购买盆景春花,又以大桔最为热门,家家户户都要摆大桔,象征新年大吉大利;每户都要摆上青橄榄,象征新年吉祥如意;家家都要做“发粿”,象征兴旺发达。整座古城每条街上人群一波接着一波,挨挨挤挤、嬉笑声、叫卖声、招呼声、打情骂俏声响成一片,到处热闹异常。每年春节前夕,大批的海内外潮人及华侨都赶回家过年。这种气氛最难得,一股温温的人情味和浓烈的年味扑面而来,不论是潮州人还是外地人,都从心里感受到跳跃的、愉悦的、欣喜的情愫,浓浓的乡情,悠悠的情结。
除夕的下午最隆重的莫大于祭祖,祠堂的祭祖最为隆重,浓浓的香烟弥漫,点亮红红的蜡烛,把一年最丰盛最好的食物奉献给祖先,男女老少依辈序祭拜,以答谢祖先保佑一年四季祥和平安之恩。各家各户也纷纷虔诚祭拜先人,一串串红鞭炮,连绵不断炸雷般的响声,把祭祖活动推向神圣。追念先祖,是对根的寻求,是一种孝道,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光大。
除夕夜的团年饭,潮州人属称“围炉”,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餐饭,桌上除海鲜、鱼肉、佳肴外,必摆一盘蚌,蚌壳钱象征来年能赚大钱。还要摆上一盘猪肠猪血炒蒜,象征长命、发财和会和算,取其近音吉祥之意,总之是新春的好兆头。
二
古城的正月,从正月初一至二月初三,连绵不断的“游神”民俗活动最具特色。不分昼夜,城区和每个村庄都举行各显风采,不同特色,眼花缭乱的“游神”活动,人们把藏在心灵深处的神圣祈祷和美好祝福,对新年的希冀、期盼、向往融汇于淳朴民风民俗和纯厚的地方文化之中。近乎“宗教”式的“游神”活动源远流长,是千百年来民间传承下来的。人们点亮了千万盏灯,光彩照人,充满了诗情画意,同时也点亮了心里的灯,填满了期待和幸福。就现实而言,发掘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让大家一起感受太平盛世,共同享受欢乐的氛围。
青龙古庙正月庙会盛况空前,蔚为壮观,全城万人空巷,倾城而出,乡村赶集似的人们挤向城里,鼓乐喧天,花灯美景,爆竹震耳,游人如鲫,全城如痴如醉,纷纷赶往屹立在南堤韩江边的青龙庙会。潮城青龙庙的安济圣王,即是三国时候的王侃,守土爱民,为后人所崇奉。清初由潮人谢姓的,从云南刻着木像回来,在城南的堤畔地方,立庙供奉,历来有灵异的传说,所以香火很盛。城乡的住民,大都震闻威名,每逢吉日良辰,庙里拜神的人物很拥挤,即在平时,亦有陆续不断的拜神的善男信女,香烛燃烧,礼品敬奉。
据史料记载,安济圣王出游是最为热闹的场景,狂欢的盛会。元旦后三日掷骰取吉,确定出游日期,一般会定在正月下旬头。安济圣王巡游分为“头夜灯、二夜灯”和祭祀正日共三个昼夜。神游风光,头夜灯在城南,二夜灯在城中,正日即三夜灯在城北。接连三夜,人山人海,街路的游人,熙熙攘攘,街上展出的花灯达百屏之多,有:董卓凤仪亭,莺莺在听琴,张飞战马超,陈三五娘,牛郎织女,摘印潘仁美,水漫金山寺等等,枚不胜数。马路旁搭建若干戏台,表演各出潮剧,锣鼓喧天,弦声悠扬,热闹异常。马路两边和各住户搭建各个迎神祭台,摆满青果、三牲、纸钱等各类祭品,香火旺盛,灯光四射,如同白昼。
正月青龙庙前的香林烛会,香飘天界,全城民众踊跃参与,入夜,在庙前的空旷地,五、六百根合抱粗,三米多高的贡香被点燃,拔地而起,形成一大片壮观的香林天烛,袅袅香烟,蔚成团团烟云,明明暗暗、红红蓝蓝、闪闪烁烁照亮了整座青龙庙和热闹人群的脸庞,映红了韩江江面,相映成趣,一大片江面似乎被燃烧了。良辰吉日,进庙参拜人群挨挨挤挤,排成长龙,依依次次,鱼贯而入,虽十分拥挤,倒也有序。庙中安济圣王、大夫人、二夫人的神像被香火熏陶,平时庄严肃穆的神像,此刻变得朦胧。善男信女求平安的、求添丁的、求谋事的、求发财的、求姻缘的,都寄托着心中的良好愿望。
入夜,灯亮烛红,随着“嘭、嘭、嘭”三声震耳欲聋的大爆竹声,安济圣王的(偶像)神驾出游了,安济圣王乘坐的大轿子由十六名青年男子抬起,大夫人、二夫人的轿子各由八名男子抬起,抬轿壮丁争上前,能够参加抬轿是引以为荣。人们前呼后拥,平添热闹。圣驾从南门开始入城巡游,所到之处鼓乐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争相观赏。神游过纵横阡陌各个路口、街巷,各街道摆上“迎接圣驾”的锦绣横幅,备好各种香案,隆重迎驾。圣驾神游至谁的店门口,谁就点燃炸响一串串像红辣椒的大爆竹,声声震耳的爆竹声,催得人们心里发紧,精神兴奋,欢快愉悦。爆竹散发出来的浓浓硫磺味弥漫在夜空中,使人面朦胧,身影绰绰。热闹的气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把人群波浪式地向前推进。正如辛弃疾所描写的“东风夜放千花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通宵达旦,直闹至第二天拂晓时分,圣驾回銮,人们方才渐渐散去。
我们的未知世界太大了,而已知世界太小了。人们祭神,对神明的祈祷,不要简单说成是迷信,里面包含了人们的某种精神寄托、慰藉、满足和信仰。也包含了对未知世界的追求祈盼,希冀。受某种心理暗示,比如祈祷向往世界和平、保境安民、吉祥如意,风调雨顺、财丁兴旺、安康长寿,这些是人们善良的愿望,顺应了民心民意,有什么不好呢?
三
正月古城乡村的游神更是别有一番滋味,游行的神像为:“三山国王、福德老爷、元天上帝、天后圣母、太子爷、伯公爷”等等。一般分为抬神出游、设坛迎神、燃放烟花爆竹和演出潮剧助兴等。游乡中的壮年男子,充当轿夫,疾走狂奔,呐喊追逐。但因争先夺前,抬着各种神像在乡里巡游,各家各户以姓氏宗族划分,设置各个迎神祭坛(神前),虔诚祭拜,并燃放满天烟火,点燃声声爆竹,在热烈的气氛中游神赛会活动高潮迭起。
游神活动各具特色,意味深长。磷溪正月十六“钻蔗巷”的游神色彩浓郁。正月十六夜,一轮明月高挂,天上繁星点点,随着震耳欲聋的阵阵“嘣、嘣、嘣”的响声,一门门烟花横空而起,把整个天空、田野、村落映照得如同白昼,平时寂静的村庄沸腾了,溪口村路的两旁,人群拥拥挤挤,站满了穿戴花俏而婀娜多姿的少女、女妇,一个个体魄强健的小伙子,手里提着小碗口粗般的甘蔗,甘蔗的末端扎着鱼灯、龙灯、虾灯、蟹灯,圆型、长方型、扁型的灯笼,两边的甘蔗斜向相依,形成三角形的一条长达十里的甘蔗巷,花灯巷,蔚为壮观。新鲜的甘蔗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夹杂着点点的甜味,末端的蔗叶遮挡着夜空,使人影在花灯照射下,显得绰绰约约。欢呼声、吆喝声、笑声连成一片,由近千名村民组成的游巡队伍抬着一排排的神像从蔗巷穿越而过,安民保境的“圣驾”的到来。迎神的队伍,锣鼓喧天,乐曲飞扬,好一曲太平盛世的欢歌。钻蔗巷游神活动是溪口村从清朝流传至今已跨越一百七十多年历史的民俗文化活动。磷溪又是一个盛产甘蔗的地方,其活动寓意人民的生活像甘蔗一样,节节高,越吃越甜,事业像灯笼一样红红火火。
彩塘乡村的“赛大猪”是富有乡土气息的文化习俗,所谓“赛大猪”,顾名思义,就是各家各户比赛谁家养的猪长得最肥最大,作为一种民间庆丰收的仪式,更是农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形式,祈福活动热烈隆重,场面之壮观实是罕见,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大盛事。
在上百亩的晒谷埕上面,搭起庞大的竹篷,上千头已经脱毛、清洗得白净净的大猪,一排排一行行整齐地摆开,每头猪的头上都扎着丝绸大红花,猪嘴里含着一个金黄大桔,身上贴上数个大红喜字,许多猪的背上还骑上一头羊。而上千个大红灯笼高高挂,周围彩旗飞扬。好一个“悟能”的世界,好一个灯笼的海洋,红白相间,辉映成趣。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其间,汇成热闹辉煌的盛会。
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每一头大猪,都寄托每一个农户的希望,属于每一个农户的欣喜,在“极左”的计划经济年代,农人一年的辛勤劳作,换来一把辛酸泪,肚子里没有油水,饿得咕咕响,都把欢乐寄托在宰年猪身上,一个村庄几百户人家,所养的猪大部分上调,到过年时,一个村庄能宰上几头猪,每户能分上几斤猪肉,容易满足的农人已是三呼万岁,欣喜若狂。而今彩塘的乡村已创办了几百家企业,多数人富得流油,谁能料到今天火红的日子,这样盛大的场景。当然盛会里面,香火旺盛,香烟缭绕,虔诚地祭拜神明,祈求新年更加风调雨顺,兴旺发达,幸福安康。
古城正月舞龙别具一格,正月初四,饶平新丰荣西村在典型的客家围楼——五全楼举行隆重的游龙闹春活动。在中国古建筑奇观的客家圆型的围楼内,盘旋一条长达二百三十八米长的大龙,由几十名壮汉,把龙盘成三圈,欢快舞动。中间点缀几十名装扮花哨的姑娘举行各种彩旗跟着有序转动。从高处往下看,天方地圆,龙盘古寨,似卧龙蛰身于圆盘中,飞腾旋转,龙气冲天,又恰似腾云驾雾,龙腾虎跃,加上姑娘的倩影,飘扬的彩旗,更令人眼花缭乱,拍手叫绝。
龙湖古寨正月十六乡庆的舞龙活动,更是达到高峰,是夜,人山人海,点燃了龙之焰火,一时间,无数条蛟龙腾飞,金光闪闪,爆竹声声,舞龙队要经过古寨各家各户门前,为千家万户送去祥龙瑞气,使整个龙之湖都欢腾起来了。恰似李商隐诗中所载:“月色灯光满帝都,番东宝辇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苏。”
适逢今年是甲午之年,“玉鞍金络过丹墀,骨相峥嵘毛亦奇”,千年前,古人如此赞美骏马,而今马年再次大踏步而来。“龙马精神”、“快马加鞭”、“马到功成”、声声句句带来诚挚的祝福。饶平霞西是布马舞之乡,红马、黄马、赤马、青马、白马各色的布马装点一新。大年初一,村头,穿着古色古香的姑娘们骑上上百匹布马,踩着鼓点,在“咚、咚、咚”的锣鼓声中,挥动马鞭,飞舞起来,翻滚旋转,阵容整齐,跳跃刚健,有板有眼。几百年来新春跳布马舞的传统得以发扬光大。看这情景,我眼前时而仿佛出现远古的战马嘶鸣,戍疆保国的战马“嗒、嗒、嗒”飞奔而来,古战场吼声四起,阵阵厮杀之声不绝于耳,胜利的欢呼声伴着马蹄声而远去……时而似“千里马”踏着铿锵的步伐而来,挥洒汗津,为城乡建设带来飞奔发展的新气象,一日千里的好运气。眼前又像浮现伯乐相马的一幅图画,为家乡梦、中国梦,许多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再定眼一看,定神一听,震耳发聩的锣鼓声声,马步碎碎,姑娘们花枝招展,布马舞的表演已推向新高潮……
民俗文化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活动。同时,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浓浓年味已散发出欢乐、祥和、达观的气氛,也喷发着亲情、友情、人情的芬芳。这种民俗文化和脉脉人情的融合,汇成冬天里的一股淙淙温泉,浸润着潮州人的心田,也呼唤着生机勃发、万紫千红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