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边听立法之“声”,助推立法高质量发展
——湘桥区人大常委会“湖边听声”系列活动之一
什么是立法?人大代表如何依法使用立法权?修改《立法法》,跟百姓生活有多密切?4月12日,湘桥区西新街道人工委以湘桥人大“湖边听声”系列活动为平台,在区法治文化公园举办“立法听声”活动,邀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庄瑾瑜为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和群众代表传递立法之“声”,并围绕相关地方法规立法和实施情况听取群众心“声”。
听立法之“声”
“在《立法法》修订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地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总结提炼了新时代立法工作的新成果、新经验……”讲座中,庄瑾瑜采用以案释法、以法论事的形式,围绕立法为主线,阐释了什么是立法、《立法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为什么要修改《立法法》、修改了哪些内容……深入浅出地为代表们详细解读了法规修订背景、意义、本次《立法法》修改的几个重点内容,加深了人大代表、群众对立法体制、立法权限、立法程序的了解,使他们对参与立法活动的权利和义务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扩大其参与立法的广度与深度,让民众和立法“近距离接触”,使地方立法更接地气、合民意。
人大代表、群众代表进行交流发言
听群众心“声”
随后,代表们和群众围绕《潮州市文化旅游促进条例》立法调研工作进行交流。与会人员从潮州文化旅游的实际出发,针对古城停车难、公厕偏少、节假日交通拥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等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可以通过实行交通管制,开放公共区域停车位,在外环等区域开辟停车场,发动社会力量或政府主导设置接驳车辆,缓解停车难问题”“依据《潮州市工艺美术保护与促进条例》,深挖文化资源,推动打造工艺美术生产基地、体验基地,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拓展优化文旅发展渠道,以文促旅、以旅载文,推动文旅消费升级和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庄瑾瑜对人大代表、群众关切话题一一作出了答复与回应。
湘桥区法治文化公园现场
“人大工作要多走出办公,到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和了解社情民意,不能闭门造车。‘湖边听声’活动在风景秀美的西湖畔开展,而西湖在潮州人民心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茶余饭后就会到这边散散步乘乘凉,把这里打造成一个与选民交流互动的平台,这个做法非常好,我们要更好地发挥这个平台的作用。”湘桥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黄伟涛指出,“要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公园的阵地作用,经常性组织相关部门领导和人大代表来这里和群众面对面交流,对群众提出的诉求及时作出回应;要敞开式、打开门、接地气,兴起一股基层调研之风,让干部“走出去”,汇聚民意,听取民声;接下来,各街道人工委也要以湘桥区法治文化公园为阵地,结合各自实际,开展“湖边听声”主题活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激发基层人大活力。
最后,与会人员一同参观了湘桥区法治文化公园,详细了解法治文化公园内的宣传栏、宣传屏展示的主要内容。这次活动代表们反响热烈,表示通过此次讲座,深刻领会了新修改的《立法法》的重大意义,在今后的履职工作中,将充分行使法定职权,带头宣传地方性法律法规,为潮州立法工作当好信息员、宣传员和监督员。
湘桥区法治文化公园是湘桥人大在西湖边打造的一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也是人大代表与选民联系的新站点,在这里创建了“湖边听声”活动品牌,“零距离”倾听民声、收集民意,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接下来,湘桥人大将以法治文化公园为阵地,开展“一月一街道一主题”“湖边听声”系列活动,把湘桥区法治文化公园打造成传递党的声音、听取群众心声的活动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