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江的碧水守护,一座城的文脉传承,一壶茶的沁人香气,串联起潮州十年地方立法的铿锵足迹。自2015年5月28日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潮州市人大常委会扎根地方特色,勇探实践新路,在守护生态、传承文化、惠及民生的立法征程上,勾勒出一幅法治与发展同频共振的鲜活图景。
十载春秋,18部地方性法规与3个修改决定的扎实成果,让潮州在全省设区市立法工作中稳居前列。潮州用既有“潮味”又有“法味”的立法实践,诠释了新时代地方立法的为民初心与使命担当。
到沙溪镇开展“大众说法”立法茶话会。立法护根脉
立法护根脉
潮州特色立法的十年答卷
立法为民,循法而行。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主动融入全市改革发展大局,聚焦发展之需、基层之盼、民心所向,选取“小切口”且富有“潮味”的法规项目纳入立法规划计划,让每部法规都回应时代、贴近民心。
韩江,是潮州的母亲河,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万千百姓。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韩江流域水环境保护面临挑战。2017年3月,我市第一部实体性地方法规《潮州市韩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出台,聚焦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关键问题,为韩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支撑。在法规的严格约束和有效推动下,韩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韩江潮州段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全国首批示范河湖和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水质常年稳定保持Ⅱ类以上,优良的水质让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一度绝迹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鼋重现韩江潮州流域。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十年来,我市的地方立法工作不断向民生细微处延伸,聚焦群众关心关切,出台一系列贴近百姓生活的法规。
2017年11月,《潮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对古城区核心保护范围的空间格局、历史文化内涵和历史风貌进行全域保护,推动历史文化珍贵资源的活化利用。在法规的护航下,潮州古城的保育活化之路越走越宽,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领略千年古城的魅力。
潮州是“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为加强我市工艺美术保护和促进工作,推动工艺美术事业繁荣发展,2022年1月,我市出台全国设区的市第一部工艺美术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潮州市工艺美术保护与促进条例》,填补设区的市地方立法的空白,从立法层面解决潮州工艺美术保护与促进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加大对工艺美术的挖掘和合理利用,聚焦工艺美术“新”拓展,激发古城“新”作为。
凤凰山不仅是韩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也是畲族文化的发源地和茶产业的核心产区。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潮州市凤凰山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潮州市畲族文化保护条例》《潮州市古茶树保护条例》《潮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潮州市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条例》等5部法规,构建涵盖产业、文化、环境、生物多样性的全方位、多层次保护体系,为当地群众创造更优质的生活环境。
其中,作为广东省设区市第一部专门针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潮州市畲族文化保护条例》结合我市畲族文化的现状,重点解决畲族文化保护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措施,对传承弘扬畲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畲族文化系统化研究,擦亮“畲族文化的发源地”金字招牌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5月施行的《潮州市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条例》,是广东省首部茶产业地方性法规。从茶园管理到茶叶加工,从品牌建设到市场流通,这部法规涵盖茶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助力潮州茶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除特色领域外,市人大常委会在其他领域的立法工作同样成效显著。《潮州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潮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潮州市文化旅游促进条例》等法规相继出台,在保护红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让群众获得感更实、幸福感更足。
开展《潮州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立法调研。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还积极探索区域协同立法新模式,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沟通协作,共同为区域发展提供法治保障。2021年,市人大常委会牵头汕头市、揭阳市,成功开展潮剧保护地方区域协同立法。这是广东省首个区域协同立法项目,也是全国历史文化领域首个设区市区域协同立法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推动潮剧保护工作机制的优化整合,促进潮剧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在潮剧保护协同立法成功的基础上,2022年,我市与汕头、佛山、江门、梅州等五市参与“1+N”省市粤菜协同立法,这也是全国第一部省市协同立法项目。通过协同立法,助推我市获评“世界美食之都”,促进潮州文化旅游和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去年8月,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揭阳签订区域协同立法补充协议,启动桑浦山协同立法保护计划,进一步完善区域协同立法工作机制,推动协同立法深入开展,为广东省设区市区域协同立法积累经验,打造汕潮揭三市协同立法的工作品牌奠定基础。
创新求实效
立法工作机制的优化之路
这些丰硕的立法成果,并非一蹴而就,背后是一套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在稳健运转。“立法工作靠市人大常委会‘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这是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庄瑾瑜对立法工作的心得体会。十年间,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将立法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发挥立法对改革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立法工作从最初的一片空白,到如今的完善与优化,走出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的立法提质增效之路。
法规起草是立法工作的源头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立法成效。多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尝试过政府组织起草,政府主导、人大参与起草,人大常委会主导起草,委托第三方机构起草等多种模式。“早期,为了弥补立法人才短缺的问题,我们尝试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庄瑾瑜说,但经过长期的实践,他们深刻认识到,培养专业立法人才队伍,才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关键。
基于这样的认识,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较为成熟的工作机制。即由法工委和有关工作委协同牵头,组织相关单位的业务骨干成立专班,邀请人大法制委委员和立法顾问参与。法工委负责法规起草执笔任务,起草完成后,法规草案初稿会移交责任部门走“部门立法”程序,最终由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这一模式具有节奏快、效率高、质量有保障的优势,立法过程中形成人大主导、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
深入新丰镇大窠里茶厂召开立法听证会,听取意见建议。
在立法进度的把控上,市人大常委会创新推行“时间倒逼机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出台后,法工委就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将一年的工作任务分配到每个星期,同时又将每一项法规的起草任务形成时间表,明确专班成员的工作职责,完成工作的时间节点,保证各个程序之间紧密衔接,切实把握立法进程,确保立法任务按时完成。
随着深化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地方立法的空间不断扩大,对立法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设区市地方立法队伍面临的“贫血”和“本领恐慌”等问题,市人大常委会从适应本地方立法工作新要求的角度出发,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立法队伍建设。一方面,完善人大法制委员会的设置,选拔政治素质高、法律素养好、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立法工作队伍中;另一方面,重视立法工作人员的培养锻炼和提拔使用,探索建立立法工作人员激励、交流、培训机制,促进立法工作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同时,还建设一支立法顾问专家队伍,完善专项法规立法顾问制度,突出立法顾问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结合立法中碰到的具体问题、重点问题,深入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展研究、论证、听证,让立法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工夫见真章
全过程民主的基层探索
“要创新完善志愿者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保障社会公益资金的来源和使用公开透明。”“属地街道及社区要和志愿服务对象保持沟通联系,精准对接需求,高效配合志愿者组织做好服务活动。”“建议加强校地合作,招募学生充实志愿者队伍,并维护好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今年5月15日,湘桥区人大常委会代表之家茶香氤氲,太平街道第45期“立法茶话会”在这里举行。几杯热茶在桌,人大代表、基层干部、群众代表等围绕《潮州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初稿)》,就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对象三方合法权益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一条又一条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人大立法部门也听到“原汁原味”的群众声音,为条例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助力。
这场活动,正是市人大常委会打造的“大众说法”立法茶话会工作品牌的生动实践。一方茶桌、一杯工夫茶,本是潮州百姓待朋接客的传统礼仪,如今成了人大立法部门倾听民意的重要载体。为畅通群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渠道,2023年11月,市人大常委会在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湘桥区探索“大众说法”立法茶话会工作。他们走进田间地头,到老百姓最熟悉的地方,以“茶”为媒,话民情、汇民意、解民忧,开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全新尝试。
制定18部地方性法规。
喝工夫茶是潮州人最普遍且热情的社交方式,在喝茶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悄然拉近。正如庄瑾瑜所说:“人大立法部门、人大代表和群众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能很好地消除隔阂,打开群众的话匣,我们更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事实的确如此,在茶话会的轻松氛围中,越来越多的群众敢于、善于且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的意见建议得到倾听和采纳,诉求也能得到有效解决。
截至目前,全市共举办“大众说法”立法茶话会50场次,参加群众250人次,行业代表90人次,各级人大代表82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95条,受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采纳的意见建议45条,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和工作效果。
在立法工作中,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茶话会让地方法规满载社情民意,使民生项目“落地有声”,将人民群众依法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真实、生动、具体地体现在每一个环节,彰显了依法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宗旨。不仅如此,市人大常委会还将这种工作方式运用到人大监督工作、代表工作中,法工委加强与有关工作委员会的联系,邀请有关工作部门参与活动,逐步拓展“大众说法”立法茶话会的内涵和外延,让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在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
一项项立法成果,一幕幕工作缩影,凝结着广大立法工作者的辛勤汗水和努力付出。站在新的起点上,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务实求进、创新求索,努力以更高的立法质量、更优的法治效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潮州实践。